2.2创新药研发投入加大,成果初现
随着政策对创新药的大力支持以及市场对创新产品的强烈需求,中国药企在创新药研发方面的投入持续攀升。2023年我国医药行业研发经费投入达3875亿元,同比增长14.2%,占全球总投入比例提升至16%。这种高强度的投入开始逐渐显现成果。
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,PD1/PDL1抑制剂新增适应症数量较去年增长45%,为更多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?;虮嗉际跻踩〉猛黄菩越?,CRISPR-Cas9相关临床试验项目数量同比增加3倍,为攻克一些遗传性疾病带来了希望。2024年预计有超过60个新分子实体药物进入商业化阶段,这一数字充分显示了我国创新药研发的活力与潜力。
越来越多的中国创新药企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。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在国际市场销售额超18亿美元,同比增长107%,其不仅在国内获批上市,还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(FDA)的认可,成功进入美国市场。这标志着中国创新药在国际化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。
2.3医疗器械国产替代加速,数智化转型开启
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迅速,2022年营业收入约达12995亿元,预计到2025年可达18750亿元,1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.5%,增速约为全球增速的两倍。在政策支持、技术进步以及成本优势等因素的推动下,医疗器械国产替代进程明显加速。
在一些常规医疗器械领域,如超声诊断设备、监护仪等,国产产品凭借较高的性价比,已经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。在高值耗材领域,国产企业也在不断取得突破。以心脏支架为例,国产支架的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,部分产品的性能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。
随着AI、大数据、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,医疗器械行业也开启了数智化转型之路。数字信息化技术使得医疗器械能够实现远程监控、数据传输和智能诊断。医疗机器人在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,如达芬奇手术机器人,能够实现更加精准、微创的手术操作。人工智能医疗器械,如AI辅助诊断软件,能够帮助医生更快、更准确地做出诊断,提高医疗效率和质量。
2.4中医药传承创新,迎来发展新机遇
中医药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,在2025年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。政策层面,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,推动中药标准化、数智化制造与国际化认证。
在标准化方面,众多中药企业加强了对中药材种植、炮制、生产等环节的质量控制,提高了中药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。片仔癀建成全球首条中药区块链溯源生产线,实现了从原料到产品的全程可追溯,提升了产品质量和品牌信誉。